2010上海乐器展首届华乐国际论坛

2019-04-19 17:50

 

来自:德国哈罗德钢琴网  发布:2010年09月08日  阅读:
标签:
首届华乐国际论坛
『10月13日09:30 – 12:30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2-M19会议室』

中国民族音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堪称世界音乐宝库的奇葩。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民族音乐快速发展,初步建立了以中国民族管弦乐为代表的多元化发展体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与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中国民族音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中国民族音乐悠扬的乐声传篇全球。具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民族音乐在中国称为“民乐”,在中国台湾称为“国乐”,在中国香港称为“中乐”,在新加坡称为“华乐”,中国民族音乐虽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叫法有所不同,但它的根源都来自中国。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国民族音乐在全球范围的发展,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和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组委会共同发起,决定于10月13日在2010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期间举行“首届华乐国际论坛”,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创作、编制和乐器改良》,主持人将由我国著名民族音乐作曲家,指挥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刘文金先生担任,论坛还将邀请中国国内及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日本从事民族音乐创作、理论、表演、教学等方面的权威人士参加。现已决定参加论坛的有:阎惠昌(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陈裕刚(台湾中华国乐学会前理事长)、何伟山(新加坡华乐团总经理)、张振涛(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张高翔(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副团长)、李光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龚林(日本华乐团艺术总监)、王建民(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王甫建(上海民族乐团团长)、吴玉霞(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侯庆华(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副团长)、钱敏华(香港中乐团行政总监)。其他在邀嘉宾有:叶聪(新加坡华乐团艺术总监)、彭家鹏(澳门中乐团艺术总监)、高久林(天津歌舞剧院院长)等等。目前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组委会根据计划安排还在邀请有关人士参加论坛,名单在不断扩大之中,届时我国国内以及中国民族音乐开展比较活跃的国家和地区也将还会有为数不少的音乐学院、师范学院音乐系、各大民族乐团的专家、学者、演奏家到会,他们将围绕中国民族管弦乐的未来发展展开深入讨论。

华乐国际论坛有望成为一个专门研究和探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国际性会议,今年的论坛作为首届会议是一种尝试和摸索,今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主办单位将试图把论坛作为一种例行论坛的模式固定下来,在每年的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根据需要更换一个题目,并不断扩大嘉宾和参观参与范围,致力于把华乐国际论坛打造成一个不断扩大中国民族音乐在全世界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

部分嘉宾介绍:
刘文金――被民乐界誉为“刘天华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
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历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以及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等职。2001年8月被聘为韩国中央大学校国乐大学教授。
他创作和改编了大量的民族器乐、声乐以及其他体裁的作品数百部(首)。1982年5月,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于“上海之春”首演成功,1984年荣获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评奖一等奖。1983-1984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音乐创作。 1991年10月,被文化部列为有杰出贡献的艺术家,接受国务院颁发的荣誉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作品《豫北叙事曲》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1999年,作品《三门峡畅想曲》被选入国庆50周年“新中国舞台艺术和影视艺术精品”专籍。

阎惠昌
现任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及首席指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任理事等职。毕业后受聘为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兼乐队艺术指导,之后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客席指挥教授。
他曾先后指挥北京、上海、台湾、新加坡及香港等地所有专业中乐团。在他的指挥下,香港中乐团已先后录制超过十张影音产品,包括世界首张大型中乐团SACD现场录音的《明月星辉—香港中乐团银禧音乐会》、《乐坛神笔赵季平音乐精选之夜》等。
曾与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滕文骥、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等合作,录制了《大红灯笼高高挂》、《黄河谣》等影片的音乐,荣获国内外知名电影节大奖。
2001年9月,获新加坡政府颁发“2001年文化奖”,其成就列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曾任2000年香港学术评审局评审委员、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计划”评审委员及艺术顾问。2004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颁授铜紫荆星章。

陈裕刚
现职: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专任教授兼表演艺术学院院长暨表演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评议委员,国家音乐厅暨戏剧院音乐组评议委员。
兼任:中华民国国乐学会理事长,中华民国乐器学会理事长,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兼任教授,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国乐科主任。
经历:国立台湾艺术教育馆中华国乐团副团长兼指挥,省立台中图书馆中兴国乐团指挥。
专长:地方音乐与戏曲音乐、中国音乐专题研究、中国音乐史、中国乐理、国乐合奏、乐律学、乐谱学。

张振涛
现任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学》主编,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国际评委。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资料馆”馆长、《中国音乐年鉴》副主编、《中国乐器图鉴》副主编、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助理研究员。1995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他还是一位专业音乐人士(小提琴和钢琴演奏家),除长期坚持调查和搜集古代乐器外,他还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开展中国传统乡村音乐和仪式的调查、记录和研究;曾任中国音乐档案馆馆长(1995-97)。

李光华
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现为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琵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职业技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弹拨乐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教授。1999年获教育部“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2004年获中央音乐学院模范教师奖。
从事琵琶专业教学三十余年,编著出版的教材《海内外琵琶考级标准教程》(三册)、《琵琶曲集》(二册)、《民族器乐曲博览琵琶分册》(上下册—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等,在社会上及各专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视为必备教材,在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中广泛应用。作为主讲与示范,录制出版的《琵琶名家名曲》教学录像带获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辉煌的五年》音像精品奖。

张高翔
现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副团长,著名扬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学会副会长。
1987年获首届全国广东音乐演奏邀请赛一等奖,1995年获“富利通杯•国际中国民族器独奏大赛”扬琴一等奖。应邀参加“布拉格之春音乐节”、“贝尔格莱德艺术节”、“葡萄牙国际音乐节”、“澳门国际音乐节”等各种国际性艺术活动,与海内外诸多乐团合作,演出了扬琴独奏、协奏音乐会。随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日内瓦联合国大会堂、德国柏林音乐厅、美国林肯中心、肯尼迪艺术中心等著名音乐厅演出,赢得高度艺术赞誉。为多家电视台、电台和唱片公司录制了大量的节目。整理出版了《昭君怨》、《山谣》等扬琴曲目。应邀在香港演艺学院、澳门演艺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以及台湾、上海等地举行扬琴讲学活动。

王甫建
现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副主任、教授、中国青年民族乐团艺术总监、常任指挥。
1985年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在北京推出民族音乐现代作品音乐会,首开民族乐队演奏现代作品之先河,曾率团赴亚洲、欧洲参加一系列的国际音乐节和访问交流巡演,执棒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台北市国立乐团及谭盾、瞿小松、何训田等当代著名作曲家交响乐作品音乐会,
曾多次先后应邀赴香港演艺学院及台湾客座讲学和教学指导,并应邀担任北京市中学生“金帆”艺术团民乐团和北京大学民乐团的艺术指导和常任指挥。
多年来还曾指挥交响乐团和民族乐队演奏录制了大量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CD和影视音乐,由他指挥录制的民族乐器大型现代协奏曲专辑CD《火祭》已成为其中的代表制作,在海内外形成了广泛的影响。

王建民
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教授,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常务副校长、教授。曾担任南京大学客座教授、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等职务。
从事专业以来,谱写了大量各类题材的音乐作品,尤其在民族器乐创作领域中很有建树。主要作品有:《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四季掠影》、《幻想曲》等。部分作品曾由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广播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台湾国立实验国乐团、日本爱乐交响乐团等在国内外的音乐会及艺术节上演。在各种音乐作品比赛中,先后有三十余首作品获奖。除此之外,在《音乐创作》等刊物先后发表多首作品,并灌录和出版了几十辑CD专辑。

注:以上内容截至9月3日。如有变动,敬请谅解。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4006 021 677